首页 资讯

看到最新版本的Kimi,我人都麻了,Kimi你干啥呢???

分类:资讯
字数: (1681)
阅读: (17)
0

 

看到最新版本的Kimi,我人都麻了,Kimi你干啥呢???

 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那个平时一脸高冷、主打“超长上下文”“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”的Kimi,现在居然悄!悄!地!在 App 里上线了一个内容社区功能……(目前还在内测中)

没错,就是那个“人狠话不多”的长文本天王,现在突然开始整 UGC 社区了。

看到最新版本的Kimi,我人都麻了,Kimi你干啥呢???

入口也不藏,直接放在首页顶部导航,“发现”页点进去就能看见。

里面有啥?目前来看有点像低配版小红书。

1️⃣用户可以发布自己和Kimi的对话记录;
2️⃣可以点赞、评论、转发;
3️⃣还能 @Kimi 做 AI 互动扩展内容;
4️⃣但普通用户目前还不能自由发贴,只能发和Kimi的对话记录。

一瞬间我都怀疑是不是我点错 App 了,Kimi不是那个“我们是认真做大模型的”理科男吗?

现在怎么开始走起“社区+互动”的路线了?

这是Kimi的“自救”?

其实仔细一想,这波操作也不难理解。

AI 产品和传统互联网产品最大的区别是:“用的人多 ≠ 产品变得更好用”。

看到最新版本的Kimi,我人都麻了,Kimi你干啥呢???

你一个AI聊天助手,10个人用和100万人用,体验上差别真的不大,模型能力是定死的,服务器压力才是会爆的。

但社区产品不一样。

你看小红书、知乎、微博这几个UGC平台。

内容是堆出来的,用户是卷出来的,沉浸感是靠人气氛带起来的。

你发一篇,我发一篇,内容越来越多,留存自然也就上来了。

有了留存,广告、电商、商业化才有戏。

Kimi大概也意识到,不能一直靠“对话体验”来撑活跃度了。

于是顺势搞个社区,把用户生成的对话内容放上来,形成互动氛围。

从AGI变成了社区平台

问题也随之而来,Kimi之前的人设,是“冷静理性的AI助理”。

你上来就是一句“我可以总结一本书”“我能处理100页PDF”。

但现在你想变成了一个“社区产品”?

开始鼓励用户发内容、看别人的AI对话、参与互动,还能点赞评论转发。

看到最新版本的Kimi,我人都麻了,Kimi你干啥呢???

那你之前立的“严谨做大模型”“冲AGI”的人设,还拿不拿了?

从“工具型产品”变成“内容型平台”,听起来很诱人,但也意味着要重新塑造用户认知。

内容社区这块水深着呢……

讲真,现在想搞内容社区的太多了,但真的做起来的有几个?

看到最新版本的Kimi,我人都麻了,Kimi你干啥呢???

 

1️⃣小红书做了快十年,笔记+种草+电商三合一;
2️⃣知乎卷了半生,现在都要靠图文/视频硬转变现;
3️⃣微博、B站、豆瓣这种老玩家,各自也都陷在流量焦虑里。

你Kimi一个AI起家的产品,刚刚把对话搞顺畅,就直接上内容社区……真的有点难。

尤其是内容冷启动这个事,不是你能做推荐系统就行的,得靠“用户惯性 + 社交关系 + 场景沉淀”一环扣一环。

Kimi有技术,有产品,但社交、内容调性这些东西,是另一门修行。

但这可能是AI产品的必经之路

从工具变平台,其实也可以理解。

因为单纯做工具的AI产品,未来很可能就只是“别人的插件”

要么被办公软件集成;
要么被操作系统收编;
又或者被硬件厂商当作卖点。

你想独立,你想留住用户,你就得成为“平台”。

平台的标志是什么?不是模型强,而是人愿意留下。

所以社区就是“变留存”的第一步。

Kimi这波,不管成不成,起码是迈出了那一步。

终末

不过我还是想问。

Kimi到底是在让AI更有烟火气。

还是悄悄放弃了它原本最擅长的那个方向?

是认真想构建一个AI原生社区?

还是只是产品增长压力下的一个试验性打法?

 
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CHATWEB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s://www.chatweb.com.cn/post-128.html

评论列表:
评论本文(0)
empty

暂无评论